查看原文
其他

小芳泪师生情 (何如超)

作者:何如超 知青情缘 2024-02-02



小芳泪师生情


作者:何如超 


语音:彬哥


   西双版纳很美,美得像人间天堂。这个概念是我上初中时从地理课本上学到的。不曾想二十岁那年一猛子来到了这个遥远、偏僻而又美丽的地方,扎根在橄榄坝。


   那是在1969年6月17日,我随上山下乡的北京知青来到橄榄坝农场。刚来时我在二分场八队,与战友们一起斩坝修路,毁林开荒。傍晚,我经常站在山脚下,看着山上燃烧着的枯枝败叶化作熊熊的火焰,舔向空中的月亮。四个月后,队长曾凡祥交给我一个光荣任务,与劳动模范曾庆有同吃同做同劳动,搜集整理他的模范事迹。年底,由于我给庆有写的先进事迹材料获得好评,文字功底崭露头角,上级调我到二分场学校任语文教师。从此我与讲台结缘,在黑板上苦练板书,与同学们同窗共享,直至1979年4月15日回京。将近十年,我在橄榄坝的学校里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最有意义的一段时光。


   说来惭愧,当教师我根本不够资格,仅中专学历,未读过师范,哪懂得教书。只因农场师资不足,羊群里的骆驼显高了。弥补的措施唯有努力学习,努力工作,不断总结,不断进步。上课时我恨不得把肚囊里的这点知识一点不剩地抖搂出去,悉数交给同学们。无奈,自己只有半瓶子醋,怎能倒给学生一瓶子油,不知耽误了多少有才华有潜力有发展的学生的前途。在此让我说一声,对不起!原谅老师,当时就那么点水平,就那么点能耐。



   光阴荏苒,日月如梭,转瞬间时光流逝了近半个世纪。如今留在心底的只剩下若干美好的记忆。


   记得第一次站在二分场学校的讲台上,我紧张得发抖,自我介绍,“我叫何如超,北京知青,没教过书,给同学们讲语文课,讲不好不要笑。”同学们哄得一声笑了。我哪是怕学生,我怕万一讲错话变成反革命。我出身不好,是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,怎么由我教育贫下中农子女呢。


   紧张的工作,贫困的生活,又得不到调理,我患了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,胃痛胃酸解黑便,吃不下睡不着,痛苦不堪。这天一大早,宿舍外有人敲门,是学生潘巧燕端着一碗糯糯的香香的百合粥,是她妈妈杨医生亲自煮好让巧燕送来的。我噙着泪水慢慢品,小口尝,喝下了那碗有生以来最可口最暖胃的食疗粥。


   星期天职工们都休息了,我没家没业又没有女朋友,孤苦伶仃。学生程雪云来叫我,“我爸爸妈妈请你去我家吃午饭。”雪云父亲是河南人,解放初期大军南下干部,留在了云南边疆屯垦戍边,对北方来的知青有种天然的怜悯和同情。到学生家里吃午饭,对于我简直去吃盛宴,吃得那叫香呀,吃在嘴里,香在心间。


我教书很卖力,备课极认真,整篇课文都能背下来,每一页每一段每一行都印在脑子里。给学生讲课时不看书本,讲到精彩处会脱口而出,“请同学们翻看书本第几页第几段第几行。”我是在用心传承中国文化,讲述课文的精髓。有一次给同学们讲解高尔基的《海燕》,“在苍茫的大海上,风集聚着乌云;在乌云和大海之间,海燕像一道深黑色的闪电,在高傲地飞翔。”我朗诵着,忘我而又投入,情不自禁地挥舞双臂,似展翅飞翔。忽然间,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,我赢来了同学们的赞许,也赢来了一位姑娘的芳心。


   那时我才二十几岁,春心萌动,渴望爱情。这个小姑娘以她天真烂漫的形象和姣好的容颜进入我的视野。她菩萨脸,大眼睛,忽闪闪,水灵灵,像一汪清水漫过我的心灵。她那灵动的眼神,她那优雅的身影,她那微微凸起的胸脯,无一处不深深地吸引着我。我打心眼儿里喜欢她,隐隐地爱她。小姑娘情窦初开,爱的种子在悄悄发芽。她在爱的氛围中努力学习,在爱的憧憬中一天天长大。她欢天喜地地读完了初中,走进了高中的课堂。


   我教了两届初中后也于1975年12月调入高中。高中工作很辛苦。同学们住校,我每天披着星星起床,叫醒同学们晨练;带着月亮查房,催同学们就寝,没日没夜把心思用在同学们的学习和管理上。我管理严格,方法简单,形象欠佳,喻仲华同学于四十年后直言,评价我“不苟言笑,满脸严肃,望而生畏。”其实,我有着一颗滚烫的心。我真心期望同学们有文化有知识有出息,将来都做一个于社会于家庭有用的人,顶天立地的人。我喜欢教书,我喜欢学生。在橄榄坝教书的每一天,每一月,每一处都渗透着我的心血,渗透着我的情我的爱。我爱学校,我爱同学们。


   记得在高中部,同学们没读多少书,体力活却没少干。每周劳动课上山砍竹子,搭建茅草房;挥锄挖土,挑担运土,平整土地,翻修操场。团委书记王立新总指挥,我是干将,招呼同学们大干苦干,险些出工伤事故,真担心后怕呀!山里的孩子们单纯、实诚,换个环境谁给你干呀!


   有段时间我想置点家具,盖个小厨房。是曾强智、向新南、朱云、曾凡凤,蒋幸福等同学利用假期跑进原始森林砍伐大树,锯成板材,背上公路,搬上卡车运回学校的。整个过程都是危险的繁重的重体力劳动。同事之间非一般交情是不会帮这个忙的。我与学生间的关系早已超过了普通的师生关系,是朋友心手足情。后来这些木料运回北京,解决了我结婚时无钱置办家具,自制家具的燃眉之需。


   又是曾强智带领全班男同学沿澜沧江溯流而上,砍来碗口粗的大竹子,扎成竹排,顺江漂下。傍晚时分,我站在江边看见同学们穿着短裤,撑着竹竿,立在竹排的身影,眼睛湿润了,耳边响起“小小竹排江中流,巍巍青山两岸走”的激昂旋律,这就是一场战斗呀!为老师攀登陡峭的山脊,砍下老竹,拉到江边,再绑成竹排,沿江运下,多么激荡的一幅画面,多么动人的一幅场景!马鲁云、叶瑞英等一大群女同学到江边接应,每人扛起一根大竹子,从江边扛到学校,天色已经黑黑的了。目的是打竹笆做墙板,为老师盖厨房。


   多少年过去了,每每想起,我仍激动不已,我还能有这样的学生吗?再也没有了。把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,自家的事,也只有这些对你掏心掏肺的同学们!

   1979年4月15日清晨,薄雾笼罩着山岗,江面上漂浮着雾气。当我乘坐曾强智姐夫的卡车驶离农场、学校,驶离橄榄坝的一刹那,我哭了,我深深地意识到,我爱它。我爱这里的一山一水,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,我爱我的同学们。


   十年的辛勤,十年的心血,收获的是师生之间一份满满的情。四十年了,我与不少同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,悉心维护着这份情,它肯定会陪伴我终生。


当年的小芳,虽40多年过去了,依然婀娜动人。


   这期间,我挚爱的那个小姑娘也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姑娘,她越长越漂亮。姑娘的心纯洁善良,姑娘的眼睛清澈明亮,一颦一笑都在向我向我传递着爱的畅想。情爱在两颗萌动的心之间荡漾。囿于各种原因我始终未敢向她表述衷肠。在高中毕业的最后一次聚会上,她哭得泪水好似小河淌。即将再见了,那段令人心动的情;即将再见了,那段令人心醉的时光!纯洁爱情的结局就是那首动人心肠、柔情百转的歌,“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,长得好看又善良,一双美丽的大眼睛,辫子粗又长。”我回北京了,天南地北,人各一方,时光飞驰,老了模样。但埋在我心中的这一段情,无论何时何地,回味起来总像是一股清泉,泉水叮咚,泉水叮咚,泉水叮咚响,让我的心境永远像年轻时一样。祝福你,我的好姑娘!


   “谢谢你给我的爱,今生今世我不忘怀;谢谢你给我的温柔,伴我度过那个年代。” 给我的温柔给我的爱,不仅仅这么一个小姑娘,是全体支持我、关心我、爱护我的同学们。谢谢你们,谢谢同学们!激励我度过那艰苦的年代。谢谢你们,谢谢同学们!锻炼磨砺我日后成才。


   橄榄坝的沃土滋养了我十年,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为我后半生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回京后我考入了建设银行,柳暗花明,阳光灿烂,从此我踏上了一条陌生复杂又生机盎然充满挑战的金光大道。银行工作的所有苦和累,对于我风轻云淡。拼命学,努力干,刻苦钻研,我进步飞快,入行一年便提升副科长,之后逾发不可却步,三年五年一个台阶,依次担任科长,处级支行副行长,行长;五十岁升任金融高级管理人员。期间我又考入人民大学,学习与建设银行专业对口的基本建设经济管理。在恢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后,我获得全国第一批高级经济师任职资格。既是高级金融管理干部,又是高级经济技术人员。


   回望眼,我知足了。我是百姓的孩子,是穷人的孩子,是贫贱的回城知青。有了今天,我感谢橄榄坝给予我的滋养,感谢橄榄坝学校给予我的锻炼,感谢同学们给予我的厚爱!


   没有橄榄坝就没有我的今天。没有同学们,就没有今天的我。


   橄榄坝是我的情,橄榄坝学校是我的爱。我爱你,橄榄坝!我爱你,我的好姑娘!我爱你们,我的同学们!



2017年11月,橄榄坝农场高中首届毕业生40年同学会,昔日的师生再次相聚,又勾起了当年真挚、难忘的师生情。


作者简介


何如超 1969年6月赴西双版纳橄榄农场工作。先在二分场八队劳动,后调至农场二分场小学校、农场中学校任语文教师。1979年5月回京。1979年9月至1999年12月先后在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西四支行、海淀支行、前门支行任职。2001年1月至2009年9月调至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总部北京审计部、资本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任职。2009年9月退休。


作品荐读



为了久远的纪念(何如超)
情弃橄榄坝(上)(何如超)
情弃橄榄坝(下)(何如超)


本文由作者投稿《知青情缘》编辑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坚持推文不易,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和转发。


 投稿邮箱:

564636138@qq.com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小芳泪师生情 (何如超)

作者:何如超 知青情缘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